产品特点:
适用范围:
广泛应用于混凝土桥梁、房屋、水利、路面等工程中裂缝注胶修补,混凝土内部蜂窝、疏松等缺陷的补强注胶修补;玻璃钢防腐、结构表面涂层防腐施工。
施工工艺:
1. 裂缝标注
检查并标注裂缝的性质以及裂缝的长度、宽度、深度、走向、贯穿及漏水情况,以便确定处理方案。裂缝宽度可用读数显微镜测量,裂缝的深度和走向可用超声、压水或钻孔取样等方法检查。
2. 基面处理
对较小的混凝土构件的裂缝,用钢丝刷等工具清除混凝土裂缝表面的灰尘、浮渣及松散层等污物,刷去浮灰,用酒精或丙酮将沿缝两侧擦拭干净。
对较大的混凝土构件中较深的裂缝,为有效封缝,可沿裂缝凿"V”形槽。
对体积较大的混凝土构件或较深的裂缝,可沿裂缝采取钻孔灌胶,以使胶液进入裂缝有更广的通路。
3. 预埋注胶嘴
在裂缝的交错处、裂缝较宽处及裂缝端部必须设置注胶嘴,灌胶嘴的间距根据裂量大小、走向及结构形式而定,一般缝宽0.3~0.5mm时灌胶嘴间距为30~50cm,在一条裂缝上必须设置有进胶、排气或出胶口。注胶嘴可先用封口胶粘贴在预定位置,也可以在封缝时一同粘贴。应特别注意防止堵塞注胶嘴。
4. 封口胶封缝
封缝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灌胶效果与质量,应特别予以重视。裂缝的封闭按A:B=2:1称取并调配封口胶,用油灰刀沿裂缝往复涂刮后均匀涂抹一层厚约1~2mm、宽5cm的胶泥,注意防止小气泡及密封不严。
5. 封缝检查
在使用封口胶封缝后1~2天即可进行试漏检验,以检查裂缝的密封效果及贯通情况。若用压缩空气进行试漏试验,可沿裂缝涂刷一层肥皂水,从灌胶嘴吹入压缩空气(压力与灌胶压力相同),漏气处可再进行封闭;对重要构件或走向复杂的裂缝,建议进行试漏检验,以确保注胶效果。
6. 配制灌缝胶
根据估计的灌胶量A:B=100:40的比例准确称量两组分,并混合均匀。从胶液混合开始,注胶操作应在胶液适用期内完成(25°C时约为60分钟)。
7. 低压灌注灌缝胶
注胶操作应使用专用的注胶器具。根据裂缝区域大小,可采用单孔灌胶或分区群孔灌胶。在一条裂缝上的灌胶可由浅到深,由下而上,由一端到另一端。灌胶压力常采用0.2MPa,在保证灌胶顺畅的情况下,采用较低的压力和较长的灌胶时间,可获得更好的注胶效果。当最后一个出胶口的胶速率保持稳定后,再保持压力注10分钟左右即可停止灌胶。
8. 胶液固化
胶液在5℃以上的环境中才能固化,具体固化时间视环境而定。一般情况(25°C)下固化2-3天即可。
9. 质量检验
灌胶结束后应检验灌胶效果及质量,凡有不密实等不合格情况,应进行补注。对大型构件,还可选择适当部位进行钻芯取样检查,并可将芯样加工试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。